您当前的位置:beat365体育欢迎你>>学院概况>>现任领导
丛斌,男,1957年7月19日出生,山东省文登市人,医学博士、法学在职硕士研究生。法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法医师,法医学及病理生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特聘专家,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客座教授。担任中国法医学会副会长、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医学高等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河北省法医学会理事长,《中国法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常务编委,全国人大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常委、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及省部科研课题4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40余篇,其中SCI收录96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40.197;主编《实用法医学》(500万字)等专著和教材7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1项。培养博士后4名、博士生39名、硕士生82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从事法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完成了犯罪现场高度降解生物检材DNA的分型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90年代起,先后在广泛软组织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应激性损伤、酒精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复杂死因引起死亡的机制及法医应用、毒品依赖、中药毒性天然化合物分离纯化及毒理学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解决了法医检案中的科学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将法医学及法学的理论与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有机结合,系统阐述了法医鉴定所应遵循的法律与法医技术规范,主编了《法医法学》全国统编教材,建立了法医法学学科。此外,作为病理生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还系统研究了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对多组织细胞的分子调节机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取得突破性成果,被国际同行认可。
马春玲,女,53岁,教授、主任法医师,博士,留德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处),河北省法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北省法医学会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精神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省师德先进个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政协常委。
迄今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主持科研课题15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46篇,副主编和参编专著和教材 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 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在我国法医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牛庆茂:男,汉族,1967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宁晋县人。1991年7月于河北医学院卫生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卫生系、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学院任班主任、秘书;1993年9月至1995年6月在河北大学攻读第二学士学位并获法学学士;2005年1月任河北医科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2009年1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2014年1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学位办副主任;2018年6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副院长、学位办副主任、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2019年7月任河北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党总支书记。
李淑瑾,女,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医学院副院长。199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和2002年分别获河北医科大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5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做访问学者。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法医遗传学会会员,中国法医学会法医物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法医遗传学分会委员,河北省法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法医遗传学研究,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9项,包括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项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以及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